31399金沙娱场城(CH)官方网站-APP platform
首页  课程思政
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《大气污染控制工程》

课程名称:《大气污染控制工程》

课程负责人:黄利华

1教学目标

  1. 结合环境工程专业特点和大气污染控制课程内容,关注学生认知兴趣,

寻找核心价值塑造的思政教育切入点,引领学生深入认识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内涵和外延,引导学生对科学技术现代化、综合国力、基本国情的认识,灌输科学精神、工匠精神,渗透大国自信意识。

  1. 通过探索教学模式改变,多提供学生主动思考的机会,培养学生主动

表达自我价值意识,讨论多元价值取向。帮助实现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,养成理论联系实际、注重实效的工作作风的教育目标。

  1. 通过整合线上/线下教学资源,鼓励学生在课后学习案例教学中对相关

思政教育知识点的心得体会。探索培养学生掌握扎实学识的同时兼顾国际学术视野,积极思考社会制度与生存权发展权之间的哲学辩证关系,强化牢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制度自信。

2建设思路

1)坚定政治认同,服务国家战略,强化专业定位。例如,中国的工业进程也经历了西方发达国家“先污染后治理”的发展困境。高污染粗放型发展模式使得大气环境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。思政教育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生态文明建设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结合起来,让学生理解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意义以及贯彻生态文明理念,牢固绿色发展道路。以基础知识串联时间轴为主线,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性,并由此进一步提升领会与祖国、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、认同感、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。

2)培养思辨能力,开展价值塑造,紧跟科技前沿。通过学习污染物治理进程和科学史,讲好中国大气污染治理中的中国故事。在教学细节中将“爱国、敬业、诚信、友善”贯穿整个教学过程,以点带面,使学生牢固树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,做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。

3)培养工程德育,注重实践育人,强化人文素质和社会素养。通过讲授国内外最新的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、先进的环保理念和治污经验等内容,结合应用实践能力培养环节,使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状况,跟上行业科技发展步伐,增强对国家社会发展的理解,强化对社会与家庭的和使命感,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自觉性。

3实施途径

1)探索多种课堂教学模式使用/结合模式统筹课程思政教学。利用大量案例教学为载体,探索运用启发式教学、参与式教学等方式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的教学模式,找到学生对课程和课堂的兴趣和关注,同时强化核心价值塑造的思政教育切入点。

2)建立课堂专题讨论/课后实践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教学方法。探索教学模式改变并将思政思想融入教学的方法,实现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,养成理论联系实际、注重实效的工作作风的教育目标。

3)整合线上优质课程资源,强化学生自学能力,结合线下媒体资源,探索有针对性、时效性的思政教学模式。摒弃教师是学生“单一来源”的教育资源提供者模式,在自学/讨论/思索中强化牢固树立理想信念和工程德育观。

4教学效果

1)建立“夯实专业知识教授与思政体系教育有机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”

以专业关键基础知识为基础,结合国内外最新大气污染处理处置技术,借鉴多元教学培养方法,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与专业优势,立足中国大气污染治理实践、讲好中国大气污染故事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鼓励学生以小组模式开展风格多样的讨论/辩论,充分发挥思政教育主渠道和引领作用,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辨证方法论,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运用。通过典型污染治理技术案例及其科学史的讲授,提炼专业基础知识,同时贯彻领会科学发展观,生态文明建设、“四个正确认识”和“四个自信”等思政教育关键点。

2)建立 “强化专业实践教学与思政体系教育联合统一的实践教学体系”

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的结合,有利于学生将单一知识点串联成系统知识链,同时拓展思维、解决实际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,与此同时,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家国一体的情怀,培养学生强烈的政治使命感。结合实验/实践课时的安排,辅助多媒体资源,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授,同时应增加企事业专家/外聘专家来进行专题讲座的课时,从具体工程实践教授中学习专业技能,领悟中国故事,体会中国能量。另一方面,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学习,建立学生导师一对一科研课题辅导模式,实现科研资源共享,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,同时梳理科技前沿问题,增加学生锐意创新,不断探索的政治责任感


返回上一页